時間:2021-03-12 15:33:13 來源:網絡轉載 觸屏頁
2020年8月的一個清晨,天色還蒙蒙亮,一輛平安“健康移動檢測車”就開進了涼山州昭覺縣沐恩邸社區。隨行前來的還有平安的醫生,他們將為當地貧困村民送去免費的健康體檢、遠程問診服務及醫藥物資。當地村民陸陸續續來到這里,領了體檢單,開始排隊等候體檢。
“我今年62歲,活到這個歲數,這還是我第一次體檢。” 一位剛做完胸透檢測的村民告訴記者。一個上午,這位老者在志愿者的幫助下,順利完成了血壓、X光、內科和外科的多項檢測。
這位老者,只是“平安健康守護行動”眾多受益人中的一個。近年來,“平安健康守護行動”落地地區包括廣西百色、四川涼山、云南昭通、廣東東西協作對口扶貧地區以及江西尋烏、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等重點扶貧地區。不少村民像這位老者一樣,獲得了平安在健康領域的精準幫扶。
平安“健康移動檢測車”開進涼山州
近日,上海社會科學院基于“平安健康守護行動”2018至2020年以來的貧困地區健康體檢數據,聯合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與中國平安共同發布《2018-2020鄉村健康扶貧報告書》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0年底,“平安健康守護行動”組織移動健康檢測車深入貧困鄉村開展體檢義診,免費進行各類疾病和腫瘤常規篩查,先后在12省開展移動健康檢測車巡診,覆蓋貧困地區人口近10萬人次。此外,利用平安醫療生態圈優勢,為貧困地區捐贈醫療設備,升級貧困地區衛生所1210所;開展鄉村醫生培訓,培訓村醫11175人。
早發現、早干預,防止“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”
昭覺縣沐恩邸社區代理書記何軍介紹,當地大部分村民平時缺少體檢,有的甚至還是生平第一次體檢。僅一天時間,平安派出的隨行醫生就檢測出了兩個肝癌、一個肺癌,還有十幾個肺結核。
“因為地理位置的偏僻和物質上的貧困,過去很多村民缺乏衛生的生活習慣,一旦生了病,不看醫生也不吃藥。”何軍說,“這次平安健康(檢測)中心的移動健康檢測車開進村里,對村民來說是個大事,村民如果有健康問題可以及早發現、及時治療。”
重大疾病不僅會給貧困地區居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,還使貧困家庭陷入慢性病與貧困形成的惡性循環圈,無法擺脫。《2018-2020鄉村健康扶貧報告書》指出,盡早發現重大疾病,提前介入和干預,是防止“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”,建立健康扶貧長效機制的重要步驟。
早發現、早干預,防止“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”,這正是平安深入開展健康扶貧工程的邏輯。
為了能深入各個偏僻的鄉村,平安健康(檢測)中心打造“移動醫療城堡”,配備全數字化DR、彩超、心電圖、尿液分析儀等先進設備,免費為當地村民體檢,并同步開展各類臟器疾病和腫瘤常規篩查。
平安隨行醫生為村民體檢
早發現、早干預。在這樣的扶貧邏輯下,一些偏遠地區的村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體檢。
打造“健康扶貧閉環” 守護村民健康
移動健康檢測車只是平安健康扶貧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,它的背后其實是一個嚴密而完善的“健康扶貧閉環“。
在涼山州,除了體檢,“平安健康守護行動”還針對村醫和村民組織開展了醫療知識培訓和健康科普。該行動為涼山帶來了40場移動體檢、送醫下鄉服務,覆蓋超過5000位貧困戶。
此外,平安還向涼山貧困居民免費提供1.5億團體意外險保障,通過人工智能、遠程問診、在線講座等方式,為當地村醫提供醫療培訓服務,提升基層醫療資源質量。
在一些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,有的村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體檢。
在內蒙古,平安健康守護行動也打出了一套健康扶貧“組合拳”:在當地全面啟動“村衛升級”、“村醫幫扶”、“醫視平臺”、“醫療援助”4大醫療服務升級行動,在烏蘭察布市升級52個村衛,培訓182名鄉村醫生,提升當地整體醫療水平。
這樣的扶貧閉環在內蒙古、涼山州、甘肅、廣西等地也紛紛落地。“平安健康守護行動”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,協助政府構筑“健康防線”的鄉村實踐,通過公益性健康體檢,幫助農村地區提升醫療能力,實現貧困地區病患的早發現、早診治,進而削減疾病對貧困的影響。
《2018-2020鄉村健康扶貧報告書》把這種一站式、數字化、精準化、強基建“四位一體”的健康扶貧策略,歸納為四大措施:
一是健康體檢。截至2021年2月初,平安的5輛移動健康檢測車行駛60多萬公里,跨越14個省,駛入709個鄉村,開展726場巡診,服務貧困人口近12萬人余次。
二是科技賦能。利用平安健康智能遠程診療系統及時反饋體檢信息,鏈接海量案例知識庫實現智能導診,適時安排上級醫院專業醫師遠程會診,實現重癥病人及時轉診,從而更好地服務貧困地區村民。
三是村衛升級。為村衛生室配備檢測一體機及基礎醫療物資,檢測一體機與政府公衛系統及平安智慧健康檔案對接,提高基礎醫護人員服務水平,克服村衛資源限制。
四是村醫培訓。通過培訓讓村醫熟練掌握檢測設備和輔助問診的智能應用,提高村醫初診判斷準確率。
“健康中國”覆蓋面和受益面拓展 社會第三方力量作用顯現
2019年,內蒙古烏蘭察布的一個艷陽天,一家叫朝聚眼科醫院的病房里,一位老人眼睛上蒙著的白紗布被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人輕輕揭開了。醫生用手比了一個“V”問:“能看清楚嗎?”老人緩緩地適應了一下,一個樸實厚道的笑容在臉上綻放開來:“看得清楚,是二!”
平安檢測車隨行醫生為年老的村民體檢。
“沒想到,我又能重見天日!”老人感嘆道。老人姓趙,今年68歲,兩年前老人的兩只眼睛都得了白內障,雙目逐漸失明。他本來在家里種種莊稼,帶帶孫女,但自從眼睛看不見,就從家里的勞動力變成了家里的負擔。
烏蘭察布,由于地處干旱地區,一年四季都擁有晴天。由于海拔高,日照多,這里也成為白內障的高發地。趙大爺一輩子生活在草原上,自從罹患白內障,他的生活跌入一片黑暗。困窘的經濟加上匱乏的醫療資源,老人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重獲光明。但現在,更讓老人感嘆的是,手術的所有費用,他不需要花一分錢。
自2018年3月簽約以來,中國平安已在烏蘭察布開展健康扶貧工作,并向內蒙古紅十字會捐贈450萬元,定向用于2018—2020年烏蘭察布市"光明行"復明行動,免費為當地符合貧困條件的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2000例。
在一年時間里,平安深入到烏蘭察布11個旗縣區,共計免費義診2990場,篩查96093人,發現符合手術人數14434人,篩查共計行程約75萬公里,累計完成白內障手術1763例,幫助患者減輕醫療負擔,重返光明。
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。平安積極投身于健康扶貧,充分體現了社會第三方力量參與到扶貧攻堅行動中的積極作用。
十九大以來,政府積極構建大扶貧格局,統籌動員和鼓勵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健康扶貧工程。在這樣的號召下,大幅拓展了“健康中國”戰略的覆蓋面和受益面。
過去幾年,國家的扶貧攻堅行動取得了巨大成果。2021年開始進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過渡期。展望未來,平安表示,接下來將邁向更積極的健康保障實踐,通過鄉村健康數據的持續跟蹤、科技賦能提升鄉村醫衛服務水平、建立以“村醫”為核心的健康服務平臺、實施以預防為主的健康發展策略,繼續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創新手段,在“十四五”期間為國家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。
該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人民健康網觀點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管理員予以刪除!